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巴陇锋作客《文化三秦》 畅谈文化艺术创作

http://www.yule.com.cn 2015-04-05 15:07:59   来源:中国娱乐网   

  时值清明,古城西安飞花流荫、春雨绵绵。

  记者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了解到,知名作家、编剧巴陇锋受陕西广播电视台邀请,作客陕广新闻(FM101.8\AM1008)和新闻广播(AM693\FM106.6)的《文化三秦》栏目,接受主持人张莹采访,畅谈丝路文化、艺术人生和自己创作思考。

  本次采访全文如下——

  张莹:听众朋友大家假日好!本次我们《文化三秦》聚焦丝路文化。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作家、编剧巴陇锋先生。欢迎巴先生,请您与大家分享您对丝路文化、艺术人生以及自己创作的一些思考。

  巴陇锋: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畅谈丝路文化!

  张莹:您为什么会创作一部以“丝路文化”为背景的小说和影视剧作?

  巴陇锋:新一代国家领导,发挥政治智慧,提出了很接地气富于正能量的“中国梦”口号。“中国梦”是中国的大国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它和我们的个人梦是一致的。“中国梦”落地战略支撑之一——“一带一路”战略,是和平、包容、自信的。可以破解世界对中国的疑虑,可以使丝路沿线各国人民思想相通、文化相融、经济互补、政治平等。

  至于我写《丝路情缘》是我的担当。这个项目是2014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今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高维岳老师找到我,并最终将它签约为小说,准备申报重点图书和推畅销书。目前,《丝路情缘》剧本和小说两方面工作齐头并进,进展顺利。

  真心说,写这个东西,我是很自豪的。第一个,《丝路情缘》响应国家大政方针,为时代放歌。第二,我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总局提出的“丝绸之路影视桥”口号,打造相关落地项目。第三,作品助力陕西省的“三个陕西”建设,我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将来,一本书、一部电影,相互支撑,是很好的。最后,《丝路情缘》还与陕西提出的打造“丝路城市带”和“秦岭生态人文圈”相吻合。作品主人公一路从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经阿拉木图、霍尔果斯、伊犁、乌鲁木齐达坂城、吐鲁番、火焰山哈密、敦煌、张掖、武威、兰州、天水,到达丝路起点西安。到陕西后,主人公遍游全陕,对陕西也是个宣传。

  张莹:在创作之前您对“丝路文化”有什么具体的了解?都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巴陇锋:“丝路文化”博大精深,有自然地理的比如莫高窟、火焰山,有人文历史的如,张骞开拓丝路和班超拓展丝路,以及《西游记》等等。我这里想说说东干人和咱们的陕西村。我对东干人的认识,是几年前我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时开始的,当时我的一位导师常文昌先生是哈斯克斯坦一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研究东干文化,我们有同学也做这方面课题,我对东干人开始关注。

  东干人呀,是咱们陕甘包括西北回族人的后裔,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了哈斯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俄罗斯等地。经过一二百年的艰难生活,现在东干人有十二三万人,其中甘肃东干人五六万,陕西东干人四五万。陕西东干人主要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就是郭沫若说的李白出生的地方碎叶城一带,外文叫托克马克。我觉得这个族群的人真的很神奇,很有一股子韧劲和所谓“原始的生命强力”。现在,他们经济文化发展得很好,出了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真的是“花开中亚  根在中国”。我觉得,我应该通过我的创作,将他们当下的生活、情感、观念、民俗等反映在电影和小说中,这是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做到的。

  我创作方面的另外一个准备是,对党的文艺政策、对国家和省上最近宣传的关注点调研好、把握准确。我多次承担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精品工程和重点文艺创作任务,基本能够吃准政策界限、命中宣传热点。2013年我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被省上确定为省委宣传部重大精品工程项目。该书入选“2014年第五届‘三秦书月’30部推荐书籍”。2014年10月电子书也上市,2014年12月3日-2014年12月29日,该书的有声书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小说长廊”播出,在数百套节目中网络点击率稳居第二。曾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宁波日报》《兰州日报》《香港商報》《时代商报》《三秦都市报》等180多家媒体重点报道。目前,众声喧哗,几十位专家、教授、作家、书评人纷纷点赞《云横秦岭》,在不同场合大力推荐,或在报纸、杂志、学报、网络媒体上鼎力撰文,热情评论、盛赞我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文本价值、文化民俗价值及历史价值等,推崇这本书在上述各方面取得的不俗思想艺术成就。目前,该书正在申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可以说,这个项目、这本书的成功,远远超出了我预料。

  张莹:在“丝路文化”的诸多的文化符号中,您对哪方面的文化内容最感兴趣?相关的思考有哪些?如何把这些思考带入您的创作中?

  巴陇锋:丝路沿线城市、沿途美景、历史遗迹等都是我超感兴趣的。与丝路相关的文化典籍、古典小说、文化项目是最感兴趣的。比如说《西游记》,它有一种西游精神在里面,就是唐僧师徒不畏艰险的求索精神,他们的团结精神、不务虚名的探索精神等。再比如《丝路花雨》,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还比如咱们丝路起点上的《长恨歌》,它的震撼及规范管理,被写进了《国家实景演出表演管理》这样一个国家标准,而且是三项列入国家标准。

  不同国家的交往,要真正实现心灵相通,只有通过文化。因此,我在写作中,除了爱情线,还贯穿了一条事业线:中俄双方进行《华夏魂》演艺项目的海外推广磋商,最后女主角还成立了“华夏民歌组织”。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剧情、表现了人物,同时使我们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发挥传播文化、友谊促进的作用。

  另外一点,寻祖文化,东干人回老舅家爷的省——就是中国陕西,这个很感人。女主角因为带着寻租腰牌,本来是祖先的祖,结果她写别了字写成了租房子的租,闹出了笑话,很好玩,也发人深思。还有女主角三叩西门口喊“回来咧回来咧回来咧”的情境,也很有感染力。

  还有,我的《丝路情缘》对三秦文化异常重视。东干人文化寻祖——刚才说到。“丝路万里行”,歌舞长安,“终南捷径”,“终南归隐”,大美陕西,科技高地西安,“西域”文化与长安文化的碰撞……都有体现,所以这个一出来呀,真的宣传力度不可小觑。它又是文艺作品,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最后,作为电影剧本《丝路情缘》编剧、长篇小说《丝路情缘》作者以及与会的唯一编剧、作家,我参加了3月22日举行的中俄合拍丝路电影座谈会,并做了重点发言。当然啦,媒体也对此作了重点关注,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采访,对吧张老师!会上,我重点讲什么呢?我围绕《丝路情缘》的西部特色、丝路风情、中国立场、世界表达、普世情怀、引导受众等方面强调。还有就是,我就剧本中涉及到的一个有趣现象“嫁回中国去”做阐述。——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力和文化辐射力的强大,世界各国的华裔女子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那就是找个中国男人,嫁到中国做中国人。对此,座谈会上,弗拉基米尔·乌格里钦及与会人士表示认可和赞许。

  张莹:您的故乡是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小生活在这个地方,能否切身感受到“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当地生活、文化、经济等诸多的影响?这些对自己的成长、写作、影视文化研究有怎样的帮助?

  巴陇锋:甘肃是丝路的脊梁,省会兰州是最新公布的丝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甘肃是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的全国旅游资源大省。敦煌莫高窟、天下雄关嘉峪关、武威马踏飞燕、兰州黄河铁桥、天水麦积山大地湾、平凉崆峒山、庆阳周祖陵、甘南小江南等,都驰名中外。我今天要特别提一下的是:金城兰州。兰州这座城很有性格,它有四张响亮名片:黄河、《读者》杂志、兰大、牛肉烂面。兰州市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座有影响的省会城市。百里黄河风情线、黄河水车、刘家峡水库、黄河母亲像、黄河铁桥,南山五泉山北山白塔山等,构成了兰州市迷人的城市形象,再加之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读者》杂志,让兰州蜚声中外。兰州最让人难以忘怀不能不记挂的,还有俩样:兰州拉面和兰州大学。我毕业于兰大。我们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同学们互相通电话记挂最多的是兰州拉面,有同学曾经倡议回去一起吃一碗拉面去。而兰大,人家说兰大以西无大学,有点绝对,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兰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我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毕竟我是从兰州大学走出来的。

  张莹:您是影视硕士,身份有作家、编剧、影视策划,曾是“五个一工程”奖及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奖获得者,有丰富的文学、影视创作经验,这部作品和您以往的创作有什么不同?挑战在哪里?

  巴陇锋:我的《云横秦岭》是成功的,现在正在申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也给我《丝路情缘》电影剧本、长篇小说的创作带来了不小压力。首先,我不能让社会、观众、读者、出品方失望。其次,得让自己满意,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不能走下坡路。《云横秦岭》近53万字,《丝路情缘》肯定没有那么长,但品质上一定要不输于《云横秦岭》。挑战很大,的确,我现在想挑战是满满的大大的。但是,一旦《丝路情缘》超过了《云》,那我就很成功了。好的一点,这个有电影带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张莹:请结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如何在文化艺术的创作领域,创作出有时代气息、有文化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巴陇锋:从读研算起,我从事影视行业已经十年,目前在陕旅影视任职,工作角色是剧本审核和制片人,社会角色是作家。两方面其实很统一,统一在哪呢,就是创意为王、内容为王的时代,我要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富于创意的头脑,去工作去创作。

  回到张老师问题上,如何在文化艺术的创作领域,创作出有时代气息、有文化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呢?有三点:一是适应互联网培育起来的这代人的艺术喜好,二是跟着党的指挥棒走,三是每一部作品都得有个故事核和情怀。其实,第一点和第二点在某种程度上经常是不相适应的,如何解决呢?就要靠第三点,作家聪明的头脑去解决。你要用一个鲜明独特足够吸引人的故事核打动不怎么愿意听话的孩子们,你要用你的故事里的情怀感化这些孩子,让他随着社会大流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比如,我《丝路情缘》的情怀是:超物质的精神,才是一个人应追求的。Hold住爱,才能hold住生活。我乍这么一说,您可能觉得抽象,那我的整个100分钟时长的电影、30万字的小说整个意思都在说这个,那观众读者就很容易接受了。还有《云横秦岭》中讲“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纠纠老秦 共赴国难”,也是有灵魂的。我的长篇小说《走岔道的爱情》有个英文题记:There is frequently a great interval between knowing how to solve a problem and finding the resources to solve it.意思是:懂得如何解决一个问题是一回事,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又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往往有一个过程。15年前,我写那本书,当时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但是不要说彻底改变西部贫困面貌,哪怕是部分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在我意识里也是极其漫长的呀,因为我对我当时生活的环境太了解了。所以我讲这个意思。《走岔道的爱情》另外一个意思是:“一个时代的道德往往规定了这个时代一部分人的精神犯罪。”这个我想任何有故事的人们都会有或深或浅的认识。

  张莹:作为一位资深影人,针对去年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谈谈您的看?

   巴陇锋:2014年6月21日,在上海电影节上,西安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启动发布会,宣布将于2014年10月20日至25日举行,首届福州作为分会场。表示要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境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电影节计划每年举办一届,由陕西省、福建省轮流主办。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总结暨表彰大会上,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旅集团等10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陕旅集团7家单位获得“突出贡献奖”。电影节期间共有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1个国家的147部影片参展,放映电影近1000余场,吸引观众12万人次。

  去年的“首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个很好的开端,我全程参与了此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表彰大会。“首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等同志分别批示,让总结经验,继续办好这一影视节会。

  今年,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2015年9月22日至26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城市——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西安是分会场。今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会越办越好。我希望将之办成一个国际有影响力的电影节。我们会努力。

  谢谢主持人张莹!也感谢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朋友们再见!

  张莹:好!感谢我们的嘉宾巴老师!也感谢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咱们下期再回!

  据悉,本期节目将于近期播出。陕广新闻(FM101.8\AM1008)和新闻广播(AM693\FM106.6),具体播出时间为陕广新闻——PM7:00~7:30分,新闻广播——PM2:30~3:00。次日上传至“网络专题”。 (完)

新闻表情